在我的软件开发生涯中,我形成了一些个人的经验法则,这些经验法则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编写代码,写出可读性和可维护更强的代码。

但首先,什么是经验法则?对我来说,它是我采用的一个原则,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应用它时,它积极地帮助我实现我的目标。这些目标可能不同:从代码质量,到软件架构,但每次都是与代码的可维护性有关。

让我们直接开始吧。

1. 命名:传达意图(而非实现细节)

这是我遵循的一个核心经验法则,它总是会带来更好的代码。几乎在所有情况下,当我们写代码时,我们都会处理业务逻辑。这个业务逻辑处理的是我们要实现的核心问题,所以代码应该始终反映这一点。

当我们给一个变量命名时,应该反映出它所代表的内容,而不是说它是一个列表或者是其中有一些什么数据类型。

在写一个业务逻辑块的时候,你希望下一个最终从事这个工作的人能够弄清楚问题的核心。当一个需求进来的时候,它肯定会要求一些业务逻辑的实现或变更,使用的是其数据域的特定术语。

当我们写出这个逻辑的时候,用同样的语言进行转写和改编,就会容易很多。

对于一个在同一个项目(或项目的一部分)上工作的团队来说,领域语言是所有成员共享的,而具体的实现术语可能会有所不同,并造成混乱。有的人会喜欢array,有的人会喜欢list,有的人会喜欢vector,有的人会喜欢iterable。但是当你谈到业务逻辑时,一组集合对大家的意义是一样的。

所以,这样写

collection_ids = [1, 2, 3, 4]

总是比这样写更好

list_of_ints = [1, 2, 3, 4]

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类、方法和函数的命名。一个类的目的应该尽可能的明显,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包含数据或处理器的命名。

2. 类和函数应该只做一件事情,而且只做一件事情。

虽然这是一个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思考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流行概念,但我看到外面有太多的课,什么都做。这还是比有一个巨大的文件,里面只有互相调用的函数,而且每次都互相传递同样的3-4个参数要好,但这不是一个足够好的方法。

当一个类/函数只有一个责任时,它的可测试性更强,可以更容易重构,在某些情况下,还可以重用。这些都会提高代码库的整体代码质量,进而提高开发速度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,像下面这样的类就做得太多了。

class FileExporter:

  def to_xml(self, ...):
    ...

  def to_json(self, ...):
    ...

  def to_xlsx(self, ...):
    ...

最好为我们要做的每一个操作以单独的类。

class XmlExporter:
    def export(self):
        pass

class JsonExporter:
    def export(self):
        pass

class XlsxExporter:
    def export(self):
        pass

This way, we can test each functionality independently, and we can differentiate easier between them. Some the exporter will require/support extra configuration the others will not: the ExcelExporter would allow formatting, exporting to multiple sheets, data validation, etc… while the XmlExporter would allow specifying the xmlns, a thing that is very specific to the implemented file format.

这样一来,我们就可以独立地测试每一个功能,而且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区分它们。有些导出器需要/支持额外的配置,而其他的则不需要:ExcelExporter 允许格式化,导出到多个工作表,数据验证等……而 XmlExporter 允许指定 xmlns ,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实现文件格式的东西。

3. K.I.S.S / 你不需要它

另外两个非常流行的 OOP 原则,我喜欢为了简单而合并成一个规则,就是 K.I.S.S. 和 Y.A.G.N.I.

归根结底就是避免过早的优化,一次次重构,直到你得到完美的抽象(提示:完美的抽象并不存在),实现功能只是为了以防将来需要。

每次写代码的时候,你的首要任务是用足够好的代码实现功能。完美的代码是不存在的,所以你必须满足于下一个最好的东西:足够好。你仍然必须生产出质量好的代码,但纠结于变量和类的命名不应该是你的主要优先事项。

代码总是可以在以后进行重构,但功能才是最重要的,因为代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。

4. 解耦,解耦,解耦

让事情尽可能的解耦,是一个人能做出的最好的实现决策。这将使你更容易重构,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换掉不同的功能,测试所有的东西,而不需要过多的嘲讽和头疼。

我发现,一个好的设计模式可以帮助你解耦组件,就是适配器模式。虽然它不应该被滥用,但它对于并行开发两个独立的组件,然后用一个额外的轻量级层与适配器集成它们,使它们的输入/输出兼容是很有用的。

5. 单一代码库,多种环境

虽然这是现在的常识,但一些老的架构和部署策略仍然在代码库层面对环境进行了区分。

每个环境的代码库应该始终是相同的,因为这样可以更容易地将生产错误复制到开发环境的本地。环境负责为每个环境提供配置,并对生产、暂存和开发进行区分。

我个人比较喜欢通过环境变量来配置项目,但也有其他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:配置文件、集中参数存储等。

6. 总结

我不认为有什么结论可以拿来总结的,因为毕竟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原则。希望你能喜欢!

Repost from: https://vladcalin.ro/blog/2021-01-30-software-development-rules-of-thumb